D兄好,情况是这样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麦子 于 January 05, 2008 19:20:18:

回答: 很有意思:) 由 DBS 于 January 05, 2008 15:24:00:

这篇文章我写了很长时间,一开始也只是有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我也交待了。大概是这样的:
在我们当下的科学时代,科学拥有最高的话语权。大家一讨论什么事儿,就要拿科学依据说事儿。比如说建不建水电站,拥坝一方就指责反坝一方,不懂专业,所以没有发言权。
这样一来,话语权就等于专业水平。专业水平越高,越有发言权。那我等不懂科学的普通百姓,就没有发言权了。
如此一来,对于我们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我们的传统,我们个人自身的体验,都不如营养学家更有发言权。然而,Feyeabend早就说过,专家是无知的,专家是充满偏见的,专家是有利益的,专家是不可信的。

我试图想要找一个新的判断方式,一种可以和科学依据抗衡的,能够让不懂科学的人也能理解,也能把握的一种方法,来判断我们身边的事物。在关于《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中,我找到了两个: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

比如关于牛奶问题,我利用这两个依据,可以对我们当下饮用的牛奶作出判断。而不需要去翻阅营养学家的什么最新观点。

但是,仍然是由于科学本身在当下具有最强的话语权,所以我仍然采用了一些科学依据作为旁证,并且对这些正面的和反面的科学依据本身,做一些分析。

文章的写作过程,也是我的思考过程。于是我采用了最简单的方式,用Google去找一些反面的科学依据,当然,我以前就有所耳闻。这里,我是已经有了基本的结论,我找(反面的)科学依据,是要证明我的想法——不是关于牛奶是否可以有害本身的,而是关于我对正反面依据之分析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引用坎贝尔,其实也很简单。我在写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坎贝尔。等到文章已经写完,我才从朋友的书评中知道了坎贝尔。我想他书中的数据会加强我的论证。当时我当时在美国,无法看到此书的中译本。同时我也开始忙别的事儿了,没有去找英文原书。——看英文书,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累的事儿。
关键在于,我不认为我的论证依赖于坎贝尔。如果有,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也无妨。

如果我们必须要追踪最新的科学依据来说话的话,我们自己就没有办法说话了。因为任何问题都有专家,我们就只能等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告诉我们她们最新的结论就行了。——这种景象,我觉得很荒谬。


另外,所谓缺省配置,是借用电脑术语的一个比喻。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中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不是脑袋,而是口袋,里面的东西都是家长、学校、社会一般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灌输进来的。这些东西,我们把它比喻为缺省配置。
有很多人的缺省配置,一辈子都不曾更改过。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