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蓝鲸的提示,但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黑风口 于 April 02, 2008 01:57:29:

回答: 巴甫洛夫上将曾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 由 蓝鲸 于 April 01, 2008 17:09:26:

原因并非如你说的这样简单。巴甫洛夫大将和那些一起被斯大林解职和枪毙的将领们,都是斯大林形势误判和军事战略错误的牺牲者和替罪羊。

下面给你点儿简要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苏德战争爆发前,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中共,已及在日本红色超级间谍左尔格,都向斯大林报告了德国将于(1941年)6月对苏发动进攻的准确情报。

那么斯大林是怎么处理的呢?

1941年6月14日,也就是战争爆发前8天,斯大林仍认为外国报刊报道的“苏德战争迫在眉睫”是“流言蜚语”,是想破坏苏德关系的一种拙劣宣传(在此之前,苏德秘谋瓜分了波兰,并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塔斯社同日被授权发表声明:“。。。,根据苏联的情报,德国也像苏联一样恪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苏联人士认为,所谓德国企图破坏条约并进攻苏联的流言蜚语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最近从巴尔干战役抽出的德国军队向德国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调动一事,应看作是出自与苏德关系无关的其它动机。”

1941年6月21日晚,战争爆发前夕,一位德军司务长向苏方投诚,明确告知:几十万德国大军已进入前沿阵地,将于22日临晨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事实上,苏方当时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斯大林听到这一情报后的反应是问其他人:“我们该怎么办?”——无人回答。“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各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铁木辛哥元帅第一个打破沉寂。

当朱可夫将总参谋部拟定的一号命令读给斯大林听,并强调必须根据既定的击退敌人任何进攻的作战计划采取坚决行动时,斯大林甚至不耐烦地打断他说:“现在下达这样的训令太早,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应该下达一个简短的训令,指出进攻可能从德军的挑衅行动开始。边境各军区的部队决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一号命令,下达到边境各军区时,离德军开始全线进攻,只剩一个小时!历史上有哪一个将军,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一小时之内,调动二、三十万大军进入战争状态,并成功迎击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突击力量蓄谋已久的突然进攻?!也许斯大林行,但历史不能假设。

1941年6月22日临晨3时15分,德军以118个步兵师,15个摩托化师,19个装甲师共305万绝对优势的总兵力,在近两千架飞机的配合下,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宽阔的正面,分三路大军,闪电出击,不宣而战,全线攻入苏联。

当德军的装甲洪流汹涌而来时,巴甫洛夫大将统帅的西方方面军是什么形势呢?当时西方面军只有三个集团军,而且是沿着德军进攻的方向一线排开,深入到苏占波兰境内,在整个苏德前线形成一个突出部(稍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马上就能想到他们的命运将是如何)。而西方面军面对的德军,正是担任向莫斯科方向主攻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而率领德军前锋装甲突击部队的将领,恰恰又是大名鼎鼎的“闪击战”发明者古德里安将军。巴甫洛夫大将及其所统帅部队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一个集团军顷刻之间就被打得七零八散,另外两个集团军几天之内即被全部围歼。

1941年7月28日,斯大林签署命令,将巴甫洛夫大将及其他一些将领以战场失利等等罪名枪毙。

我敢说,在当时的形势下,不管是什么“夫”,即便是斯大林本人,都是同样的结局,只不过没人敢枪毙他就是了。

所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能简单轻易地下“结论”。:)

题外话:怎么就这么几天,就发生“颜色革命”啦?:)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