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王国维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三言两语 于 December 05, 2008 14:30:47:

回答: 人们(至少是这篇文章中)谈论王国维遗书时之谈后八个字 由 霍林河 于 December 04, 2008 19:30:22:

五七年陈寅恪是否付出了人格上的代价才保平安,未见史料记载。我认为他不会的,不然,时至今日,知情者早就披露出来了。他躲过这场政治运动的主要原因,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不问世事,专心学问的缘故,这我们总不能苛求于他。共产党内的“权势者”,如陶铸等也是敬重他的学识人品,才有五七年关心他的眼疾,六零年派护士照顾他的腿伤之举,这些举动应该不是装样子刁买人心。而我们也不能说,陈寅恪没有把这些关切拒之门外就丧失了骨气。

陈寅恪至少还是有勇气的,如CHI在楼下提到他拒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一事就是一例。此事发生在1953年,他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提出这种肯定不会被应允,甚至会触怒“最高当局”的苛刻条件,非有一点勇气做不到。

王国维早年也曾立志走科举之路,只是屡应乡试不中才告放弃。1906年王国维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这大小是个官。辛亥革命后他一直以前清遗民自居。CHI也提到了,1923年他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自我感觉大概不错。翌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激愤之下,与其儿女亲家罗振玉等满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家人劝阻才未成。如此说来,他其实已经死过一次了,可见“我大清”在他心目中有何等的地位。若仁兄把他对清王朝的忠贞不二,视为其“完美人格”的一部分,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又,我当然并不认为仁兄是说王国维对三十年之后的反右事件未卜先知。实际上,我仅仅是“感觉”仁兄扯得太远了而已。:)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