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遣】〖系列论文〗《认识数码摄影从网帖照片变色谈起(2)》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Passer-By-From-Texas 于 December 07, 2010 23:38:54:

上一篇中那个变色的照片,是不是与网页浏览器有关?试了几个最流行的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7和8、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和Opera,结果一样“无精打采”。这里是部分试验结果的记录。结果记录了赋予不同色彩空间的同一张照片上网后的不同的色彩变化,但是,在不同的浏览器之间,变化不是很明显。

这种“前”、“后”色彩变化的问题,岂止是上网与否,从一个图像编辑软件转到另一个以后也会有“变色”的现象。吉坛早有报道

一张数码照片,一经生成,相机就赋予它一个色彩空间,定义了照片色彩的“宽容度”(色彩范围)。到了电脑里,用不同的软件打开(浏览器也是软件),该软件就有另一个色彩空间配上。如果两色彩空间吻合,照片就色彩丰富、鲜艳,否则“无精打采”,或者,“妖艳无比”(小空间至大空间)。如果是看自己刚拍的照片,那就会莫名其妙地灰心伤气。

搞清这个色彩空间问题一点不难,但是,无论是拿“大炮”还是“傻瓜”的摄影师们,真正搞清、用好的,不多也。这不是区分“专业”与否的问题,这是区别生活是否“窝囊”的原因。因为这不是该不该知的问题,就像到了今天,家里有没有一台可以拍照的相机,是生活有没有缺损的问题。看完这个系列你就明白了。

色彩空间(color space)

简单说,色彩空间就是所有可用颜色组成的一个色谱(color gamut)。一般说,这个色谱上的每一点代表一个特殊的颜色,都是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红(R)、绿(G)、蓝(B)三原色(RGB primary colors)。在数码领域,每一点就是一个数值。最接近人眼所能看见的颜色的色彩空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W.David Wright和John Guild用数学推延的色彩空间,叫CIE 1931 XYZ。

后来,在发明、制造人工彩色发光器(像电视机和各类彩色电脑屏幕等等)时,为了要让彩色发光设备能有持续统一的发光性能(color consistency),就必须有个彩色发光衡量标准,于是,色彩空间的概念就是为人工彩色发光或感光器所制定的。一开始,都朝能否达到这个“人眼”色彩空间为目标。譬如,彩电屏幕,上世纪四十年代制定了一个NTSC制式,就差不多把那个色彩空间作为标准(尽管很少有家用彩电屏幕达到这么大的色彩空间的)。

估计真要具备那么大色彩空间的电视屏幕和电脑屏幕,在器件配备和制造上一定极贵,没法普及。后来也发现一般观看的内容也要不了那么高的色彩宽容度(当时数码电影、摄影都还在孕期呢)。

找到造价与可用性的平衡点后,长期酝酿、试用了各种“小号”的色彩空间,到了1996年,HP和微软提出了一个用于电脑屏幕、打印机和因特网的标准色彩空间sRGB, “A Standard Default Color Space for the Internet - sRGB”

就这样,时至今日,因特网还是以sRGB为标准,早期发明的图像软件(Corel公司——那个发明CorelDraw,CorelPaint的公司,是sRGB的早期拥抱者之一)也是以sRGB为标准,PC机的基本色彩也是围绕sRGB。几乎所有今日在市场上出售的“傻瓜”相机(compact cameras)都是只有一个色彩空间:sRGB。这就是为什么从“傻瓜”机出来的照片直接上网从来没有变色问题。这个sRGB大约是NTSC制定的色彩空间的72%。


这个马蹄形的是CIE色彩空间,那个三角形是sRGB。

用小色彩空间去表达自然色彩,范围外的部分就被统统“近似”了,譬如,那个马蹄形底部右端的大红在那个三角形里是没有的,sRGB的图像的“最红色”也就是“粉巴叽叽的”。这就是图像掉失了丰度。


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新的色彩空间诞生,最常用的是AdobeRGB和ProPhoto RGB。今日的高端“大炮”都至少带两个色彩空间:sRGB和AdobeRGB。今日的图像编辑软件(以Photoshop为主),都带几十种的色彩空间,ProPhoto RGB是最新、最大的色彩空间。“大炮”产的照片麻烦多多,一上网就“变色”,要么“退”回“傻瓜”机的设置采用sRGB。

等到下一篇把这些个色彩空间理清了,生活就不窝囊啦!

最后,先把解决上网变色的问题给个简单答案:如果你用“傻瓜”机,前面说了,这里没有这个麻烦。如果用“大炮”且手头配备类似Photoshop之类的软件,那么,整完照片,在“save”时,选用“Save for Web and Devices …”,然后上网。


第一篇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