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六)至(十)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November 17, 2014 13:34:32:

回答: 上集(一)至(五) 由 老椰子 于 November 17, 2014 13:32:17:

(六)高台,死不瞑目

1956年11月,叶剑英来到高台,赋诗: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37年1月,西路军中的红五军3,000余人攻占高台县城,被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七昼夜后被消灭,军长董振堂举枪自尽,头颅被挂在城头多日,耳穿铁丝,死不瞑目。叶剑英引用伍子胥声言悬眼城楼的典故悼念,也不忘“错路”一说。在1956年,叶的话当然应该被理解是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官方解释: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为什么要走“错路”,西征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什么原因导致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事实上,谜团已经解开。已有的众所周知的资料已经足够多,进一步公布历史资料只会增加世人对一些细微末节的了解。作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和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不能说和此事无关,但那时他已经在党内斗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做出西征这个决定和一直遥控指挥西路军的军事行动的是军委。

至于因何造成如此的惨败,原因是显然的:兵力单薄,装备简陋,没有后援,没有群众基础;战略目标受河东局势包括西安事变等的影响,游移多变,遥控指挥太多;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的挂钩使主帅们(尤其是以前跟张国焘太紧的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过分盲从,明知不可而为之;对以回民骑兵为主、有民族和宗教情节、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马家军缺乏估计。。。

我这里尽量述而不评。1936年10月底至11月初,军委命令四方面军总部、红五军(此前从一方面军编入四方面军的)、红九军、红三十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目标是占领河西走廊,打通苏联军援的通道。阵容如下(括号里注明这些主要干部在这次战争中牺牲或战后去向,其中“牺牲”包括:战场死于敌、战场自尽、伤病不治、被俘后被害、被自己人杀害):

总指挥徐向前(陕北),政委陈昌浩(湖北老家),副总指挥王树声(陕北),参谋长李特(新疆、牺牲),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新疆)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牺牲),政委黄超(新疆、牺牲),参谋长李屏仁(牺牲),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牺牲),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子弹5发/枪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牺牲),政委陈海松(牺牲),参谋长陈伯稚(牺牲),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牺牲),6,500余人,枪2,500余支,平均子弹15发/枪
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新疆),政委李先念(新疆),参谋长黄鹄显(新疆),政治部主任李天焕(新疆),7,000余人,枪3,200余支,平均子弹25发/枪
骑兵师:师长杜义德(陕北),政委秦贤道(牺牲)、刘庆南(牺牲),参谋长李彩云(牺牲),200人马,200支枪,平均子弹25发/枪全军计21,800人,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

11月16至18日,古浪战斗失利,九军损失三分之一。11月22至12月上旬,因连续激战,全军兵力减至15,000人。1937年1月上旬,西进临泽、高台一带。1月12至20日苦战高台,五军全军覆没。2月1日开始,在临泽倪家营子血战40天。3月14日,西路军仅剩3,000余人撤进肃南石窝山,并在此召开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徐、陈离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政治保卫局局长)、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曾任川、陕苏维埃主席以及四方面军供给部长等职务,时为军政委员会委员,战败后流落民间)8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卓然任书记(他这个书记角色在后来被淡化),指挥编成了三个支队分散行动:王树声率九军余部300多人和骑兵师余部100多人马为右支队;李卓然、李先念等率三十军余部为左支队,工作委员会和部分总部机关人员跟随此支队,共千余人;还有一个第三支队,由张荣(查不到这个人,有人说可能是毕占云)率特务团一部、妇女团余部、伤病号及总部教导队,共千余人。徐在平凉遇到了由刘伯承、张浩率领的援西军先锋耿飙部,回到延安。陈昌浩回了湖北老家,抗战爆发后回延安。左支队于4月27日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脱险。第三支队和右支队基本被打散,人员牺牲或被俘虏,少数零散人员后来到达陕北或星星峡。星星峡的幸免者被陈云、滕代远等迎接到达迪化,次年返回陕北。总计,西路军原来共有21,800人,战死7,000多,被俘9,000多,被俘后被虐杀5,600多,被俘后经营救回到延安4,000多,回到家乡2,000多,流落西北各地2,000多。

西路军的失败直接导致张国焘集团失势,张被免除红军总政委一职,稍后叛变投靠了国民党;陈昌浩从那时起就基本上被闲置,至文革被批斗自杀;一些四方面军干部被整肃或者冷藏,另外一些在以后仍得重用;四方面余部归刘伯承领导,徐向前副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基本树立(牢固树立应该是在延安整风之后)。

提几件负面的事。参谋长李特、五军政委黄超到新疆后,于同年(1937)冬被从苏联回国途经迪化的王明等以“托派分子”的罪名逮捕,次年初被枪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李、黄为张国焘的紧密追随者,都有留苏背景,有过去的矛盾的阴影,此时苏联肃反(1936-1938)之风正烈,此番王回国伊始就杀此二将,随后赴延安,咄咄逼人,一下子惊走了虽受批判但没有被往死里整的张国焘。还有,在游击撤退途中,副总指挥王树声、骑兵师长杜义德枪杀了骑兵师参谋长李彩云。李原为一方面军的人,败退路上有抱怨张国焘的言论,而出身四方面军的王、杜说是怕李离心离德而勾结敌人,就趁李睡觉将他开枪杀害。此事被淡化,直到1992年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我们在接近黄昏抵达高台,瞻仰庄严的烈士纪念馆。“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我们在这里徘徊良久,没有去欣赏骆驼城、魏晋汉墓群等古迹,也没有在此留宿,而是在夜色完全降临之后,找回高速公路,驶向酒泉。

图二十六、西路军纪念馆大门。


图二十七、血洒河西走廊。


图二十八、西路军作战示意地图。西路军的西征路线,正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路线,从古浪到高台。当然,红军是从兰州上面一些渡过黄河的。


图二十九、幸存者


(七)酒泉,是非曲直问剑锋

开夜车去酒泉。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来自于我们的外国护照。在这里遇到这个问题有三个特别原因:一是酒泉附近有发射基地(其实是在离市区280公里远处的内蒙古额济纳旗),总是敏感一些,只有三家涉外旅馆;二是就在这几天西部有人闹事,那就更加敏感一些;三是旅馆里办事的小姑娘业务不熟,对这个世界也不太了解。总之,我们除了开车找旅馆耗去很多时间外,还毫无必要地去了一次派出所。终于,我们住进了名叫“酒泉饭店”的一家旅馆,一切都办完已经半夜,但还是去小吃街吃了一顿饺子。

酒泉为古肃州的治所,现把城区称为肃州区,与张掖为甘州、武威为凉州规则一致。甘肃这个省的名称来自甘、肃二州。酒泉的辖区甘肃最大,包括整个西部,有玉门、敦煌二市和瓜州、金塔、肃北、阿克苏四县,地广人稀,有更多的沙砾地形,走廊在这里也宽阔许多,真正的大漠从西侧逼近;但是,在疏勒河和党河流域,仍然散布着一些绿洲。酒泉市区(肃州区)本身很小,孤悬于辖区的最东侧。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传说:在占据河西的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给霍去病送来一坛美酒,霍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两年之后,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分路两路进军漠北,一举击垮匈奴。又两年之后,23岁的霍去病去世,结束了闪亮暂短的军事生涯,死后坟墓外形给造成祈连山的样子。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坏境相对脆弱而民风相对彪悍,在物资贫乏的时代,强行占有经常是一种社会美德。对于在附近定居的农耕民族,和平相处是暂时的,摩擦则是频繁的。摩擦一起,损失的是财产、生命。河西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地盘,你来我往,易手经常残酷血腥。在汉武帝时代,这里的民族是匈奴,两个王,隶属于住在更西的大单于。汉武帝假文景之治带来的社会资源,用应运而生的军事天才,倾全国之力,打垮了匈奴二王,迁徙内地民众去填充河西,扩张了领土,推动了绿洲建设事业,也换取了多年和平,不会再有乃祖刘邦、吕后遇到的那种尴尬局面,但这本身也是以大量的财物消耗和无数的流血牺牲为代价的。酒泉的美酒是以几十万倍的鲜血换来的。诗曰:

高下分明靠狡诈,是非曲直问剑锋。

谁打赢了,谁就获取利益,古今皆然。汉武帝时代,应运而生的军事天才是一批人,并非霍去病自己或者再加上乃舅卫青。太史公司马迁刚直不阿。也许有人觉得,由于他和李广家族的亲密关系,大家共同的霉运,李、卫/霍家族的矛盾(包括表现出来的卫青对李广的压制、李敢剑打卫青、霍去病射杀李敢),卫青亲族的外戚和权势者的背景,等等,以至于《史记》对卫青和霍去病的两代私生子身份是否描述太细致。我觉得不然,这个关系挺复杂的,说少了说不清(我是画了关系图,经过好多次研读,才记清楚皇家刘彻、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几个家族之间的裙带关系的)。我感觉,太史公对卫、霍舅甥的记述够应是相当公正的:比之私生活,战功记录得更是极为详尽,就是天下第一;所记录的卫青原谅李敢、霍去病不要豪宅,都体现了对伟大的人格的表彰。“李广无功缘数奇”,本领大但实在是背时,最后居然无奈自杀;而李凌同样背时,家族遭皇帝屠戮,自己不得不委身敌国。每读史至此,常掩卷哀之。

图三十、下榻之所。


图三十一、洒酒之泉。


图三十二、大漠英杰。


图三十三、沙陷轮斩


(八)嘉峪关,西望无疆

嘉峪关市是一个地级市,它就是一个市,没什么扩充的辖区,城市加郊区而已,包括那个叫嘉峪关的关隘建筑群。它被治所在非常靠近的东侧、辖区甚大的酒泉市的辖区从西、北、东包围,又被治所在很远的东侧、辖区也很大的张掖市的辖区从南面堵住,镶嵌在那里。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造市运动”(我发明的词)造出许多麻烦,把沿用很久的“地区”称为“市”,把本来是“县”的某些地方也称为“市”,市长是多了不少,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这是我的感觉,也许跟这近30年没在国内生活有关。形势总是强于人。人要适应形势。

张掖以西的甘肃实际就是荒漠,尽管点缀着几处绿洲,有的绿洲(如酒泉绿洲)还挺大的。河西走廊在这里变得宽阔。然而,在嘉峪关这里,北面的黑山挤了过来,与南面的祁连山形成一个宽约15公里的峡谷。嘉峪关就耸立在这里的中间地带的高处,向北有8公里城墙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有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扼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咽喉,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比我在年青时代就熟悉的山海关多一个“雄”字。看气势,两关各有所长。山海关的依山傍海,也雄壮的很,但嘉峪关看起来更巨大威猛一些。两关都是朱元璋时代的作品,当然绝大多数的内容属于扩建,发生在那之后的几百年里。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迹,并且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是能让人舒舒服服地游览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是5A级的旅游景区而我们下一步要去的莫高窟不是的原因(莫高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给我带来震撼的是在嘉峪关的正门向西望去的时候。脚下是明代的关隘城门;背后是繁华的酒泉绿洲(嘉峪关在酒泉绿洲块的最西端);眼前则是一片荒漠,它无比宁静、苍凉,你看不见它的边际,它连结我曾专门去亲近、胸怀最为宽广的流沙海洋塔克拉玛干。我们购买了夜光杯、牛皮壶(里面装着马奶子烈酒),走出关门,去领受那西域吹来的风。

当然,我知道,这里还不是河西走廊的端口。继续向西,在很远的地方,有两个被废弃的黄土颓垣,一个叫玉门关,一个叫阳关,那才是真正古老的遗留,汉晋珍品。

在嘉峪关,由于永飞的一句提醒,我发现我可以使用半价门票了。记得小时候坐火车用过半价票,稍长大一点儿就没有了。然后,人就接着往下活,活了好像很久,也好像也没有太久,半价票的事儿已经淡忘。忽然有一天,被告知又可以使用半价票了,这是在通知,生命的另一个端点已经靠近了,这是自然法则,必须愉快地接受这种社会照料。只是在随后的旅途中,我用来证明年龄的身份证件(外国护照)只在大约一半儿的情况下被接受。

图三十四、河西走廊的西部地图,主要为表现几个重要地点的位置关系。


图三十五、比之雄壮的城楼,这里的城墙更为诱人。


图三十六、嘉峪关附近大部地表为黄土、沙砾,但水资源也极为丰富。


图三十七、我的门票。


图三十八、怀揣装着马奶子酒的牛皮酒壶,兄弟们走出嘉峪关向西方了望。


(九)敦煌,残留的国宝

从嘉峪关到敦煌360多公里,期间经过玉门市。这个玉门市离玉门关甚远,曾经是中国第一石油重镇,但如今已经没落,治所西迁。我们只是在高速公路玉门休息站吃个午餐。沿途又有瓜州县,白兰瓜那一类的大瓜之乡。就是说,要吃地道的西域之瓜,不用等到哈密,从这儿开始就又有了。这事儿古已如此,以前的瓜州,所指的范围要大得多。瓜州有锁阳镇,多产锁阳之草。如果从瓜州继续西行,就是新疆哈密地界了。我们的目标是西南方向的敦煌。

见到敦煌之后,对其城市规模、绿化程度、交通条件(有较大机场和较多班机)的强大,有点儿始料不及,俨然是甘肃西部的中心,尽管在行政上它只是酒泉下属的一个县级市。

鸣沙山是我们在敦煌遇到的第一个景物,自然造的,沙丘高大,泉水清澈;人工略加修饰:少许亭台楼阁、围栏、植物,匹配自然。为了不过度破坏它,踩踏沙丘已不被允许。一切显得无比宁静。宁静之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柔美的曲线与平和的色彩。隐约中你可能会看穿那是两个极端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如此地完美,以至于可瞬间令人窒息而灵魂出窍,飞去不可知的远方,释放出出自本能的长啸巨喘。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鸣沙山,在市区的市场中找到一家叫“达记驴肉”的小馆子畅饮啤酒。夜宿“飞天宾馆”,养精蓄锐,准备次日仔细游览莫高窟。

三清宫是我们在莫高窟遇到的第一个景物,位于藏经洞附近,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