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就是一个廉价,其他啥优点都没有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December 04, 2014 10:48:18:

回答: 听上去没有那么好吃 由 小朋友 于 December 04, 2014 09:12:51:

沙县小吃之所以到处都是,就是因为低收入上班族大量存在,他们吃不起中等及以上的饭馆。沙县小吃甚至在特色和味感上还不如早期的成都小吃。沙县小吃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所有店铺一律肮脏,设备简陋。我不知道福建那帮农民咋想的,就这么把顾客忽悠了。啥面子活都不做!:)

去年在北京还吃了一顿贵州米线,今年专门去寻找,没有了,后来在东四的一条小街上找到一处。实在太差劲了。

我清楚地记得,1967年残冬在遵义吃过一碗米线,真是棒极了,白色的细细米线泡在红油里,又麻又辣,够刺激的。那时北风怒号,全仗这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抗寒。

09年在马甸附近一家贵州饭馆,也是要的是米线,还不错,虽然贵,但很刺激。

今年那家贵州饭馆里的米线是怎么的?

麻辣没有,米线很粗,细筷子那么粗!不是细米粉做的,而是米粉和可能是红薯粉的混合,于是米粉呈现出一种凉粉似的感觉,不伦不类。

后来又吃了几家面馆,面条也是这样搞的,只是米粉换成面粉,红薯粉照样参杂进去。如今只有正宗兰州拉面馆里的面条纯粹由面粉拉制出来的,还有实感,其他全部都是筷子头粗,圆滚滚的面条,或称为粉面。

前几年,我在成都菜市买切面,我喜欢扁的面条,可是一下锅,很快就软了。我问了老弟,怎么是这样的面条?我们以前买的切面条有筋道,现在怎么这样搞出了面条。今年再去买,不同了,以前细的扁面全变成了筷子头粗的圆面。终于悟出了其中之诈:

因为扁而细的面条里面参杂太多假货,所以一下锅便软而使面汤变糊。相信顾客经常抱怨,于是制造者们想出一个办法,干脆把面条直径加大,里面混合更多的假货。因为直径加大,所以即使面汤迅速糊,但面条不至于过软,只是面条口感变得不伦不类了。

就这么简单的造假,居然在国内大型其道,可见中国社会之没救了。只要在国内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这类欺诈比比皆是,所以我根本不相信习大的提虚劲,也不相信中国的所谓强大。习大自己就是虚吹的结果,一个小学刚毕业就下乡,在陕西农村呆了最多4年,被他作报告时夸张为7年!他在清华的工农兵学历很难说学到了什么,他那(在职)博士也不知怎么糊弄出来的。他向国际炫耀的书单,多数是文艺书,或者我们以前中学业余读的,称为“耍耍书”的闲书,他都好意思炫耀。他吹捧周花自是与其知识背景相匹配。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