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姐,谢谢评论,荣俺辩一辩。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麦子 于 January 20, 2005 11:39:18:

回答: 还是评几句吧,请别生气 由 小沙 于 January 19, 2005 17:12:04:

是这样的,可能我们对于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诗首先是情感的表达,然后是语言的艺术。两个不可缺。
情感可以是非常琐碎的,非常简单的片段。就像一粒水花,从水里面冒出来,又缩回去。诗可以描写冒出来的那一个瞬间的情绪。比如顾城有一首诗,标题为《树》,全诗只有一句:“你看树,站着睡觉。”但是语言干净,纯粹,我觉得是好诗。
如果你觉得又文字游戏的成分,那我觉得是对的,可能是我对文字雕琢得过分了,露出了痕迹。不过其中描写的是一个片段的情绪。

灯光下端详古陶/泛黄的纹理/纹理中的积尘/积尘的主人

这一段说是一个动作。端详古陶。古陶上面有纹理,纹理中有积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尘土。这些尘土可能像地质土层一样,从刚刚出炉,一直积累到被我看到。这件古陶可能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经过了一代代女性的手的抚拭,我想像它的每一粒尘土都可能有一个主人,每一个主人在擦拭的时候,也在端详古陶,她们在端详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想儿时的岁月/嫩绿的枝条/枝条上的花蕾/花蕾的清香

古陶是历史。儿时的岁月也是历史,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历史。儿时岁月,就如嫩绿的枝条,回想起来,就会唏嘘再三。想到枝条,就想到枝条上的花蕾,又想到花蕾的清香。沫姐的评论也有道理,不过这里特别强调了清香,而不是艳丽,强调了嗅觉,而不是视觉,这是因为,嗅觉所能够换醒的记忆更多。
这里面也许有男女之别,曾有一位姑娘告诉我说,她判断事物首先是用嗅觉的。这让我大感意外,不知道她的个案,还是女性的共性。还请沫姐现身说法。
不过对于我来说,嗅觉常常是隐而不显的。即使房间中有鲜花,也只有在最平静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花的清香。故而强调了清香。同时也是为了诗本身的节奏。

然否?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