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沙。



有人提起《大浪淘沙》,勾起本人的一段往事。

那年,一九七七年初,本人还在念中学(刚刚转到一中),一大批文革前拍的电影涌
上百废待兴的满州帝国大地。一日,县里放映《大浪淘沙》。这部六五年开拍的电
影,文革前几乎还没怎么公映就被束之高阁了。由于观众太多,拷贝又必须第二天
送往邻县,县里决定连夜放映。几个原六中的老哥们居然买到了夜里2点的票,回
来问我要不要去。

夜里两点,让我如何爬得起来?大笸箩说了,没关系,可以睡到他家去,晚上他能
爬起来。好在那时真自由,回家跟父母一商量,老爸无奈的说:“愿去就去吧。”
于是那天晚上就跟大笸箩睡到了一个大炕上。那大笸箩是倒头便睡,我可惨了。第
一次在别人家过夜,本来就不适应,外加上他们家括在墙上的那个大挂钟,“嘀哒,
嘀哒”不停地走,每半小时‘铛’的一声,每一小时又‘铛铛铛铛铛’一番。弄得
我根本一宿没睡。刚过十二点,大笸箩一个胡噜没打匀,嘴里嗝楞一声醒了。于是
我俩就悄悄爬起,衣著完毕,顶著星光钻出家门。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开始一家
一家的召集夥伴。那是东北的冬夜啊。奇冷,旷野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显示著生
命的存在。我们像一群寻找阿里巴巴的强盗一样,每到一家门口,或是打口哨,或
是扔石块。一会儿,一个黑影从门里钻出来。就这样,人逐渐聚多。最后共计十二
人。一群人招摇过市来到电影院。

这部电影是当时能看到的最好的一部。故事描写了大革命时期四位有著不同背景所
组成的青年人,如何患难相遇,结拜为兄弟。颇有点桃园三结义的味道。老大顾达
明,憨厚寡言。老二金恭寿(于洋主演),性情刚烈豪气冲冠,是故事主角。老三
余宏奎,“为了反抗家庭包办婚姻”,逃离家庭,按电影说法是一个龌龊小人,卖
身投靠国民党,杀害了赵教官,最后为金恭寿所毙。他若是知道七十多年后能被老
椰子平反昭雪,定然是安息于九泉之下了。:) 老四杨如宽,面容青秀,属于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有革命理想却意志薄弱。他画的那支脱笼而出,展翅奋飞的小鸟,
充份表现了他那“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离家出走的动机。此君艳福不浅,得一俊俏
女子相爱。北伐失败,一蹶不振,脱离革命队伍,也失去了爱情。

影片塑造了数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革命的、不革命的和反革命的。描述了各类人物
的成长、堕落。在滚滚的大革命洪流中,或一往无前,或随波逐流、或折戟沉沙。
影片最后,起义官兵与其它队伍会合。在夜暮下举著火把盘山而上。画外音:“后
来,这支队伍上了井岗山,与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会合。...”。无怪老毛
当年曾写诗赞曰:山上山下,灯笼火把如画:-)。影片在激昂雄壮的主题曲中结
束。歌曰:

        大江东去浪淘沙,
        革命的洪流从天下。
        打碎镣铐和锁链,
        建设富强的新国家。
        同志们哎,拿起枪。
        向著那旧世界勇猛冲杀!

        大江东去浪淘沙,
        千徊万转势更大。
        历史渣滓沉水底,
        英雄成长在红旗下。
        同志们哎,握紧枪。
        要把那旧世界彻底打垮!

愚窃以为,在当时极左路线猖獗,黑云压城,文艺作品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定死的条
件下。该片不失为一部‘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出色作品。  本人
对该片印象深刻,并不是说本人热衷于或受益于泥腿子运动,而只是说明一部电影
(推而广之,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可以有多么大的渲染、煽动作用。恰恰相反,借用
电影里的一段对白:“诸位,诸位,敝人是从湖南来的。共产党领著泥腿子分田分
地,我们家三个丫环都被他们分啦。”

看罢电影,本人显然被里面的故事情节熏染得够呛,一副踌躇满志的架式昂首阔步
地走回家里,好像自己也成了影片中的英雄。清晨四五点,天还没亮,一脚踏进家
门。父亲在隔间听到我进门的声音,在床上一声长叹:“小滨,你要是学习能这么
用功就好了。”

唉,本人正在那感觉良好呢。听了这话,就像范进中举后挨了一耳光!清醒多了。


| 吉网主页 | 校友论坛 | 吉大主页 | 与我们联系 |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 ji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