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人朱培德


滇人朱培德


老椰子

(一)选择了孙中山

朱培德,字益之,一八八九年生于云南盐兴。少年时读书之余又喜欢弓马骑射。十
八岁考入陆军随营学校,两年后(一九零九年)云南讲武堂开办,朱所在的随营学
校并入其中。所以,朱培德是云南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同期学员还有毕业之后前
期经历类似,关联甚多,而二十年后道路各不相同的朱德和范石生。

一九一一年,云南响应大革命,朱培德弃学从军,先当副官,后做中队长。

帝制推翻之后,朱培德辞军职回校(云南总督蔡锷在民国始建时下令把“云南陆军
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因“堂”有旧时代意味)继续学业,于一九
一四年以最优等第一名毕业,做连长,后升营长,曾率部驻思茅、普洱一带条件艰
苦的边界地区。

一九一五年云南护国军起义打老袁,朱培德所部归入第二军李烈钧序列出征。李是
朱在云南讲武堂的教官,二人有师生之谊。第二军历经血战,从云南东进经广西一
路打到广东,朱培德在战火中一年一步升为团长(一五年),旅长(一六年)、师
长(一七年)。

从讨袁开始的随后几年中,驻粤滇军各派以及粤、湘、桂、川等南中国的各政治、
军事势力经过了非常复杂、残酷的互动,包括内哄、联合、争斗,各有消长。朱培
德的路也不平坦,他曾被撤职、辞职、战败、流亡、濒死。最后,他选择了跟定孙
中山、要忠于国民革命。他追随孙中山,参与北伐、讨陈(炯明),功劳不小,极
得孙氏之重用。

在驻粤滇军的诸将领中,他的地位和实力在复杂的考验中逐步提高。看那段历史,
你不能不说,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物,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军人。

(二)在蒋汪间观望

一九二五年国民政府成立后,有关系的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朱培德所部被编
为第三军,朱同时也是政府多个委员会的委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形势极其复杂。帝制推翻了十多年了,像样的民主
政府楞是建不起来,北方政府走马灯似的换总统;旧军阀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动
不动就开战;封建的意识形态还是笼罩着大地,但同时各式新思想也纷纷涌入;共
产党逐渐壮大,搞工农革命,并和国民党一起北伐,一起干革命,当然有所图;外
国列强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干涉。

孙中山去世后,形势更趋复杂。蒋介石尚羽翼未丰,不用说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军阀
难以对付,南方国民党圈子里的胡汉民、汪精卫等革命资格比他老的人,还有那些
跟他晃上晃下的人,多是他的挑战者。

但是,蒋介石毕竟蒋介石,他可以今天大力维护“共党同志”、“苏俄同志”,明
天就“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杀共产党人如砍瓜切菜。手段非比寻常。
更重要的,他弄了个黄埔军校,成为他一统天下的决定性的本钱。

在形势不明确时,朱培德是骑墙观望的。可以说,他早期更为拥汪反蒋,跟共产党
也走的很近。尽管有人批评他狡猾,有人指责他软弱,但我认为,他的性格是相对
比较宽仁的,不愿意大开杀戒。于是,就有在南昌“礼迎礼送”共产党人的做法。

(三)礼迎共产党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朱培德所部的第三军除了随他东征的旧部,有很大一部份是
他所收容的被歼滇军杨希闵的残部,还有一部份原属赣军、川军系统,成份复杂。
一般来说,传统的滇军军阀从来都是与鸦片烟有某种关系。过去他们出兵川、黔、
桂、粤,不论打着什么旗号,所到之处,不论收捐、作卖主、作雇客,都要与烟馆
或烟商勾结。各级军官佐,乃至士兵,有烟瘾的不少。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以后,
老样还是没有改变。对这些影响战斗力的因素和改良的必要,朱培德比谁都清楚。

事实上,在第三军建军之前,由于当时广东政治形势的影响,黄埔军校的榜样,朱
培德对政治工作抱有很大希望。建军之后,他乾脆容许在第三军建立了以共产党员
朱克靖为主任的政治部。

政治部在六个团部派出了党代表(国民党驻团代表)或政治指导员,每个营和师部
特务连也派了政治指导员。政治工作人员中,多数都是青年学生,有部份黄埔军校
毕业生。其中共产党员占半数以上。政治工作在第三军开展以来,经历了在广东的
整训时期,湖南的行军时期,江西的作战时期。政治工作替朱培德巩固了军队,鼓
舞了士气,解决了他所不能解决的民众助力。

一九二七年一月,朱德来江西访朱培德。朱德在杨森那里开展工作不利,就转来找
老同学。而朱培德眼下是老蒋北伐军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辖自己的第三军等部守
备从孙传芳手里夺来的江西。朱培德接受朱德的建议成立军官教导团,并委托朱德
主持。教导团的学员除早期分配各地参加工农革命外,其余三百多人后来参加了南
昌起义。

四月,朱培德继其老师李烈钧任江西省主席,朱德被派兼任南昌公安局局长。说明
朱培德对朱德是信赖的。

(四)礼送共产党

一般论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标志。但是,这个合作的思想政治上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开始
于共产党成立一年之后的一九二二年,由第三国际主导的;而具体付助实施则是在
一九二三年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遭到吴佩孚的武力镇压之后,李大钊南下上海
见孙中山时。李大钊成为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的第一个共产党人,并被委以重要
职务。随后,许多共产党人,包括陈独秀,都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加速了北伐的成功。然而,两个背景和目标截然不同的社会势力似乎是无
法长久共事的。意识到了共产党的致命威胁,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在上海祭起
了屠刀。

五月一日,犹豫再三的朱培德在南昌宣布“欢送共产党”。朱培德尽管是在配合蒋
介石,顺从汪精卫,确定了他所选择的政治走向,但他所选用温和手法确实是与众
不同。

这次“欢送”,朱培德本人没有出面,甚至他委托的部下军长王均也没有出面,只
是由一个师参谋长冯鹤荪来出头处理。冯把共产党人集中起来,先是低三下四地劝
说,然后以武装“礼送”到汉口。在前往车站的路上,沿途贴满了“欢送共产党”
的红纸标语。

被“礼送”的共产党人曾当面斥责冯鹤荪,指责他们:出卖革命,出卖第三军在北
伐战争中的光荣,向蒋介石投降,等等。冯不反驳。这些共产党人还用自己的手册
纸,写了不少“拥护三大政策”、“拥护武汉政府”、“反对投降蒋介石”之类的
小传单(你可以注意到这里还是用着国民革命军的语言),边走边发,士兵们也没
有加以干涉。要在上海,还容你说话?早杀了。

这个送法,说是“欢送”有点儿勉强,但可以说是“强行礼送”。反正比杀人好。

(五)中共南昌起义

无论如何,这时的朱培德已是共产党的敌人了。随着国民党内宁汉关系的变化,七
月间,汪精卫、孙科、朱培德等在庐山开会,决定对于清共有严厉处置,其中包括
撤回由武汉开抵南昌的第廿军军长贺龙以及第十一军第廿四师师长叶挺等部,并要
加害贺、叶。

这时,叶剑英出现了。叶剑英在中共发展的三个关键时刻起过一念动乾坤的作用,
这是第一个,另两个一是在长征途中,一是在捉四人帮时。和朱培德一样,叶剑英
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毕业生(叶为第十二期,一九一七年入学),当时是
北伐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得知了汪精卫的庐山会议精神,及时传出,贺、叶按
中共中央的组织抢先举枪造反,从而有七月三十一日开始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集
结了两万人(有的资料说三万多)的兵力,除贺、叶的部队,还有朱德的军官教导
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

朱培德在南昌的少量部队不堪一击,起义部队迅速占领南昌,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起义部队仍沿用国
民革命军的编制。

但是,起义部队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事发后,汪精卫立刻调朱培德的第三、第九
两军主力等向南昌急进,打算包围南昌,消灭起义部队。面对这种形势,八月三日
至六日,起义部队先后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广昌南下。在蒋、汪各派的配合攻击
下,一路逐渐消耗殆尽,所余少数人连同湘南起义扩充后的队伍在朱德、陈毅率领
下,于一九二八年四月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德上井冈山前只剩几百饥寒之众时得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同学
范石生的慷慨无私的帮助,从而免于覆灭。范石生当时是第十六军军长,该军作为
北伐预备队驻守湖南彬州。范收留了朱德并在蒋介石知道后又放走了朱德,从而才
有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但是,范石生因得罪了蒋介石而从此倒霉,后竟死
于非命。朱培德、朱德、范石生,三位同窗,三种归宿。

(六)放下手中枪

作为江西省主席和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朱培德自然被指派指挥对井冈山的围剿或
称“督剿”。

就在这个时期,朱培德开始激流勇退。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朱培德在“两省剿总”
任内即开始对自己的队伍进行改编,使之直辖于国民党中央。二九年一月,他又荐
何键代“剿总”。八月,他辞去了江西省主席,完全放下了手中的枪杆子和地盘。

朱培德这样做应被看作是为大局着想。当时的形势是蒋介石的地位已逐步确定。但
是,他本人,还有同量级的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以及东北刚接班的张
学良,个个势力都很强。朱培德的作为,对结束军阀的摩擦、混战,对稳定时局,
有着积极意义。

朱培德辞去江西省主席后,随即在九月被任命为参谋总长。这时的蒋介石还是“蒋
总司令”。两年之后的一九三一年,国民政府军事机构改革,成立了军事委员会。
从此,蒋介石就被称为大家更熟悉的名称“蒋委员长”,凌驾于政府之上。这位蒋
委员长同时兼职参谋总长,原来的参谋总长朱培德变成了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这个办公厅主任一直当到一九三七年二月他因医疗事故去世。朱培德没有机会看见
不久后发生的全面抗战。

以前看过一张照片,是蒋介石在朱培德去世后站在朱的灵前痛哭流涕,照片的说明
说,这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确实,朱培德在蒋、汪,以及蒋、李(宗仁)之间,一
直起着调解、沟通的作用;而他又主动放弃军权、地盘,并在放弃之后,毫不计名
位,积极协助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平息混战、统一中国是蒋介石的目标,蒋氏没有
不感激朱培德的道理。

滇人朱培德,在混乱的年代里,进退得体,顾全大局,不喜杀伐。不谈他的政治取
向,在做人方面,他确实在一定意义下实践了古圣贤提出的准则:温良躬俭让。

二零零一年十月于纽约


| 吉网主页 | 校友论坛 | 吉大主页 | 与我们联系 |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 ji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