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序曲


大战序曲


小朋友


明天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六周年。

**********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的矛盾由此日趋突出。在此期间,
中国新闻和国民的注意力转向了受蒋介石三次电约的毛泽东和随后的国共重庆谈判。
当时的民众和日后的军史学家几乎忘记了这段时间在谈判桌后面国共的军事行动。这
些军事行动对共产党军队后来的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此想回
顾一下国共在大战之前徐徐拉开的序幕...

日本投降时,中国国内的军队分布大至如此:共产党军队在北方落后地区,国民党军
队在西南和中南。东北则由苏军占领,国共在东北几乎都没有部队。作为重工业基地
的东北自然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共产党军队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方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共军离东北较近,而国军大部还在偏远的西
南。如何尽快把自己的军队送到东北成了双方的军事焦点。与此同时,谈判在即,如
何使得军事行动成为谈判的砝码也是双方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切断陕北和东北的陆地通道,国军开始进攻共军在山西和绥远的部队。为了打通
平汉铁路,国军从豫北向冀南推进。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使得国军可以利用铁路运兵东
北,而同时阻止共军徒步关外。国军的另两条运兵途径是美国空军和海军。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也许正是这两种先进的途径使得国军兵败神州,从海路和空中运兵导致国
军得到了天空和海洋,丢掉了大地。试想如果国军除了陆地别无它路,他们一定会重
兵夺取平汉线、坚决掐断共军的绥远通道而置东北共军于死地。人生又何不如此?有
时在你别无选择的时候,反而把事情做得更好。美国人的飞机和军舰表面上帮了国军,
实则帮了共军!

在这种形势下,规模不大而意义深远的国共三小战役的序幕于一九四五年八月拉开。

这三个战役就是由刘邓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参加的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 也称邯郸战
役 ),由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和贺龙的晋绥野战军参战的平绥路战役。这三次战役的
规模并不大,都是在两三个纵队五、六万人的范围,可如前文所说,它们的战略意义
非同小可。国共军队在此时的势态尤如一场围棋赛的中盘,如果国军打通平汉线,华
中的白崇喜则和华北的傅作义连成一片,这样的话,把国军通过铁路运到东北是易如
反掌;与此同时,冀鲁豫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将与陕北和山西分离。在北面,如果国
军占领绥远,卡断东北和西北的联系,在关外的共军会变的更加孤立,不易于共军的
通讯联络。上党战役和平绥战役是为了切断华北和华中,同时保障北方解放区的不被
分割。而平绥路战役则是争夺东北和西北之间的塞外通道。

三小战役的战斗本身并无传奇故事,本文在此想提及一下这些战役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上党战役是解放战争国共第一战,这一战要是没有美国人帮忙,胜方很难说还是不是
共产党。此话怎讲,请看下文。蒋介石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到二十三日三次通电
邀请延安的毛泽东,毛答应八月二十八日应邀。可是战争即发之际,共军的高官大多
都在延安开会,如果地盘争夺战打得不好,谈判桌上必定吃亏。如何把第一线的指挥
官尽快送到前线这个问题急煞了毛泽东。

正好此时美军延安观察组有一驾飞机从西安飞到延安,中央决定让这些一线指挥官坐
美军飞机上前线。美军不知道这帮土包子要坐飞机去干什么,想着他们可能是想开开
洋荤,就满口答应了。先来看看这班飞机上坐的是什么人,据当事人之一的杨得志上
将 (湖南醴陵人) 的回忆,他们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萧劲光,
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邓克明,王近山,腾代远,江华,
聂鹤亭,张际春,黄华和杨得志。

可想而知,如果这架飞机要是出了事故,共军的损失将会有多大!假如王若飞和叶挺
的黑茶山空难是在这之前,中央大概不会让如此多的高官同乘一机。

刘邓等首长于八月二十四日到达太行山,上党战役于九月十日打响。战役的结果是,
太行山的解放区和延安仍然连成一片。

接下来的平绥路战役是国共争夺包头和归绥(呼和浩特)及周围的内蒙地带,国共在此
从战斗上来讲打了个平手。国军未能把共军哄出内蒙,而共军想拿下包头和归绥的计
划也没有实现,而且损失惨重。这次失败的教训,使得共军以后在东北一开始决不攻
打大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平绥战役也算是一个成功。

上党战役的枪声未息,刘邓已经在开始策划对付从河南新乡北上的国军马法五和高树
勋部。平汉战役是典型的策反战役,战役中共军树立了两个典型一是国军十一战区副
司令高树勋,二是被称为机枪圣手的俘虏兵王克勤。关于高树勋,在战役开始之前,
共军在高部的策反人员已经获知高有亲共投明倾向,只是还有一点摇摆不定。于是刘
邓的参谋长李达便化装亲临高的指挥部,高被共党高官的有识有胆感动得五体投地,
随后高在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按计划战场起义。王克勤则是共军收编国军底层人员的
例子,王一开始被俘虏过来时,由于自己玩枪的技术特好,对共军根本瞧不起,他可
以蒙住双眼拆卸和安装不同类型的机枪包括苏制机枪,而且枪法及准。后来共军通过
给他讲革命道理,讲忆苦思甜,王克勤深受感动,从此带着阶级仇去打老蒋,成为共
军的英雄。共军在平汉战役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如何转化和瓦解国军士兵。王在以后
的定陶战役中牺牲以后,他所在的排即被命名为王克勤排,以一个俘虏兵命名共军的
一个排大概仅此一例。

高树勋和王克勤事件,对国军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信号。战争的成败要在于人心同一,
老蒋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人心背向老蒋没有控制好,他失去了民心,而失去了
大地。

8/14/2001
   


| 吉网主页 | 校友论坛 | 吉大主页 | 与我们联系 |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 ji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