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启发!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没空 于 October 02, 2008 20:56:53:

回答: 萨伊德虽然人在美国, 由 CHI 于 October 02, 2008 13:25:57:

关于中国学者能否不用西方的设定方法思考、研讨问题而在世界主流思想界(出版等媒体)占据应有的席位问题,我也想过不少,但是这个battle 很难赢。 因为说到底是power relationship, 那么什么决定power 呢? 经济。 这就回到了霍兄、迟兄提到的体制孰优孰劣、从什么角度判断优劣。 这个日本的例子发人深省。 感谢迟兄提醒。

另外,关于赛义德。 我觉得在所有以二元论(duality) 作为历史结构的社会科学讨论中,爱德华•赛义德的贡献很大 (当然这个过时的duality 理论构架已经被驳得或捧得足够了)。 1978 年他在《东方主义》一书中说“东方主义”(大概意思)是根据西方欧洲人心目中的东方人的特殊地位来理解东方[其实是近东]的一种方法。 他说东方不仅是欧洲的紧邻,也是欧洲最伟大、最富饶、最古老的殖民地,东方是欧洲文明和语言的源泉,文化的对手,同时欧洲也把东方当成最深刻、最频繁使用的“他者”。 此外,东方还帮助欧洲(或者说西方)在形象、思想、性格、经验诸方面成为东方的对比,使西方成为一个代理的、隐蔽的自我。 这些思想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研究等方面在70年代时及其前瞻的,至今也不得忽略。简单地一局内人或局外人的意义来讨论赛义德恐怕还不够。

他在85年左右写过一个文章,对东方主义有了更为独到的修改,名字应该叫Orientalism Reconsidered。 这个属于另一个话题, 还是看辩论吧,还有5分钟!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