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兄有点离谱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三言两语 于 December 04, 2008 09:10:44:

回答: “新”和“旧”知识分子的特点在王国维身上的表现非常独特 由 霍林河 于 December 03, 2008 19:58:55:

王国维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此处不赘。仁兄“感觉他的自杀是为了自己完美的人格”,标新立异。为使此说站得住脚,仁兄当提供若干佐证为是,却仅凭此“感觉”就忙不迭地下断言,“事实证明他做对了”。为何?因为“如果活着,反右时他该是八十岁左右吧?”言下之意,反右时若他还活着,人格必遭羞辱。

且慢,王国维死于1927年,他至于为了维护人格之完美,未卜先知地早死三十年吗?北洋政府、国民党、日伪、国民党卷土重来,然后才是共产党,这中间隔了几“朝”几“代”,他等到1957年“事情正在起变化”之时,或等到“阳谋”施行,等到“引蛇出洞”再死就不赶趟了?完全来得及成就“完美人格”嘛!多活三十年,安知他又能做出多少大学问来。

其实,王国维之死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而直接的诱因,是1927年国民党领导的北伐军挥师北上,他听闻湖南土豪兼学者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后者系谣传)被枪毙,才自溺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可见,使他或有“完美人格”将辱之虞的是国民党,仁兄事后诸葛亮地替他掐算到反右,比八竿子还远去了。

须知王国维不同于鲁迅,若说鲁爷活到五七年,还有可能被“关在牢里”(毛语),王国维是绝不会的。堪与王国维比较的是CHI提到的陈寅恪,这位当年与梁启超和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的大学者,不就安然度过了1957年吗?其间还受到了陶铸的亲自关照。

逻辑链条太过松弛,难免掉链子。:)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